近日,在天目山镇杲村村“共享法庭”里,经过镇村调解员和指导法官的多轮沟通协调,最终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一起复杂的民事纠纷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共享法庭’起了关键作用。”参与调解的村委会副主任袁丙伟说,自从村里有了“共享法庭”,碰到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可以直接视频连线法官求助指导,不但调解的底气更足了,而且成功率也更高了。 作为“共享法庭”的发源地,近年来,我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共享法庭”迭代升级,通过“一屏一线一终端”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等模块,打造“共享法庭”协同系统、智慧终端,将指导调解、多元解纷、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目前,基本完成18个镇街“共享法庭”一体机的覆盖以及50余个村社“共享法庭”终端或电脑版本的安装,还承接了全市法院“共享法庭”集成应用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项目。 为进一步规范“共享法庭”运行管理,区法院陆续推动出台了《星级“共享法庭”建设实施方案》《“共享法庭”工作“以奖代补”实施细则》《关于人民调解融入“共享法庭”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性规范。同时不断充实“共享法庭”工作力量,每个“共享法庭”除配备一名联系法官外,还吸纳人民调解员、联村律师、乡贤和“两代表一委员”、社会调解组织等资源,形成“1名法官+1名庭务主任+N个解纷力量”的“共享法庭”人员架构。结合镇街各类特色基层治理工作品牌,积极探索“共享法庭+品牌调解”模式,开展庭审直播、巡回审判、以案说法等活动,增强基层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此外,为充分发挥行业特设“共享法庭”优势,区法院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向物业、婚姻家事、环境资源、金融以及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延伸,打造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共享法庭”,实现包括纠纷化解、行业治理等功能在内的更多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目前,已设立“婚调委”、物业、营商环境、亚运、自然保护地等特设“共享法庭”9个。 今年以来,全区“共享法庭”共化解各类纠纷2672件,开展庭审直播等法治教育32场,组织庭务主任、调解员培训10场,培训2500余人次。 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贯彻和落实省党代会的精神,以“共享法庭”建设为抓手,坚持实体化、实效化运作,突出诉讼服务、化解纠纷、基层治理三大功能,统筹推进镇街、村社、特设三大类“共享法庭”的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法治底座,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