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三网融合”助推“开放式校园”建设

作者:
来源:【临安新闻网添加日期:2013-05-24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临安市锦北街道平山脚下、东湖之畔,占地面积2500亩,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在校师生26000余人,该校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娱乐和观光提供了丰富的公共资源。为了有效应对开放式校园建设而带来的治安、交通、消防等一系列校园安全管理难题,该校在市综治委的属地管理指导下,以“平安校园”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和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各项安全举措,有效维护了校园和谐稳定,先后获得了省级“平安校园”、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保卫工作创新单位”、“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健全组织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各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下属学院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化校地合作。市公安局设立驻浙江农林大学警务室,落实1名警长、3名正式民警和2名协管员,专门负责、指导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警务室配合开展群防群治、治安巡逻、安全检查工作,落实防火、防盗、防毒、防灾害事故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交通管理、校内报警受理处置等工作。针对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治安环境复杂的情况,市综治办组织公安、教育、卫生、文化、城管等部门定期对校园周边网吧、旅馆、流动摊贩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三是组建应急分队。组建了一支由退伍军人、保安学校毕业生、具有公安机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构成的校治安应急分队。由校保卫处负责管理,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具体从事突发性事件处置和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确保24小时不间断运作。应急分队每周开展两次体能、格斗及队列队形训练,不定期进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二、筑牢防护网。一是夯实物防基础。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建设的基础投入,2011年增设、规范各类交通标示标志20个,设置道路减速带20条,划定停车位478个,有效缓解校园停车难,行车安全等老大难问题;为校卫队员配备巡逻专用电动车22辆,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检测、维护,提升校卫队机动能力;新增实验室灭火器125只,完成全校2163只灭火器的药剂更换工作,清查、更换各楼宇损坏消防水带300余条。二是提升技防水平。建设校园“110”指挥平台系统,先后投入250万元进行二期技防建设,对校园大门、行政楼、学院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校园道路、危化品仓库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区域实施实时监控。推进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投入78万升级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严格管理外来入校车辆。投入70余万元建设东湖、衣锦校区学生公寓门禁视频监控系统,有效防止了发生在学生公寓内部的“顺手牵羊”式盗窃现象。三是完善预警机制。通过实施校园安全稳定月度工作重点制度、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制度、校园安全稳定隐患定期排查制度、重点人群帮扶制度、安全稳定信息报送制度等,切实做到将各类不安全、不稳定苗头“化解于基层、消灭于萌芽、拦截于校内”。

    三、织密教育网。一是上好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将校园安全教育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新生入学安全提示》图版展,2011年,共计向新生发放安全提示材料6500余份。邀请市公安局民警就盗窃、抢夺、抢劫、诈骗、敲诈等五类常发犯罪行为开展专题讲座,加强警示教育。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发放给每位辅导员和新生。二是日常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创新载体,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经常性开展以治安、交通、消防为重点内容的知识图片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论坛沙龙等活动,通过发放安全宣传手册、讲解安全知识、组织集体学习讨论、论坛发帖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经常性在校园网、校园保卫网上发布安全预警、案例分析、自防自救措施等信息。三是重点时段教育主题突出。结合3月“禁毒宣传月”、“防止传染病教育、心理健康活动月”、5月“防灾减灾周”、“626”世界反毒日、“119”消防安全活动日、冬季校园防火和实验室安全月等重要时段,开展以安全、法律为重点的专题教育活动和消防技能竞赛、消防疏散逃生演习。

信息发布:黄晓强

 
平安临安官方网站由临安区委平安办、临安区委政法委、临安新闻网共同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