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安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
来源:【临安新闻网添加日期:2013-05-24

(临安团市委、临安市高虹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临安务工、创业,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随之而来的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本地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截止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113044人,占常住人口的19.95%,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9234名(小学7623名,初中1611名),占全市义务段学生总数的20.91 %。 

1: 临安市外来务工子女相关数据统计

 

总学生数

 

其中:外来务工子女数

 

入学学生

年龄<7

17528

9166

8362

0

 

 

 

 

 

 

 

 

 

7≤年龄<14

28782

15141

13641

7623

4470

3153

 

 

 

 

 

 

 

14≤年龄≤16

14301

7328

6973

1611

927

684

16<年龄≤18

15332

7423

7909

0

 

 

18<年龄≤20

0

 

 

0

 

 

年龄>20

0

 

 

0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各镇(街)党委、政府以及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爱、教育和帮助,近年来积极扩建了锦城、高虹、板桥、青山、於潜、昌化等镇、街相关学校的校舍,挖掘教育潜力,盘活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了外来人口流入量大的镇街中小学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如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锦城片,主要安排出锦城三中、西林小学等学校,专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010年,改建了原高虹初中校舍,设立了高虹中心学校,进一步扩大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批准设立了青山湖育英实验学校,作为公办学校接纳务工子女入学的重要补充。同时,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公益夏令营、爱心书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关爱行动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全社会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

 

    根据前期走访、数据收集到的情况来看,来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28个省市,贵州、安徽、重庆籍的外地学生人数居前三位,总计有5465人,共占到外地学生总数的66.8%。

    因受目前高考制度的限制,学生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因而初中的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人数远少于小学。

    根据“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基本原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主要由监护人务工地乡镇中小学解决,目前,95.43%的孩子已就读于公办学校,实现了“一体化教育”,对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免借读费、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对其编班、评先评优、入队入团及校外实践活动同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促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尽快融为一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入学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居住地附近公办学校就读竞争比较激烈,必须要有户口簿、暂住证、生育证明、社会保险、劳务合同等多项证件,对于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有一定困难。此外,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规模比较有限,难以容纳所有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二是融入难。在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际交往困难、学业困难、语言困难等现象,其中人际交往困难显得尤为突出。这种不和谐主要反映在同辈群体之中,由于成绩不好或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受到城里小孩的歧视和欺负,教师有意无意地也会将本地孩子和外地孩子作比较,不仅强化了民工子女的“外地人”的身份感,也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三是家庭教育难。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层次较低,交往领域狭窄,因此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他们如今的住所,大多租用当地的民房,拥挤、狭小、不卫生,缺少静心学习的环境;家长为了生计,起早贪黑,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必要的关注。

    四是乘车难。目前由于条件限制,临安还没有专门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而是以接送车的形式发挥校车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运力不足、超载、超速等安全问题,尤其在几所外来学生集中的学校问题尤为突出。比如横溪小学,需要乘坐接送车的外来学生282人,总共只有4辆中巴车接送学生,一辆中巴车满载可容纳19个人,要接送完所有学生需要中巴车来回4趟,接送车从下午2点半开始接送,直到6点钟送完最后一批学生,前后耗时3.5个小时,学校不得不提早、缩短下午上课时间,而在早上,由于运力不足,甚至有学生6点10分就要在指定地方坐车上学,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作息。

    三、对策和建议

    1、整合资源,深挖各种教育潜力。一是降低入学门槛,尽可能让外地学生就近入学;二是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渠道,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通过社会投资、政府补贴、公益捐赠等资金渠道支持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政府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助于引导社会公益捐赠资源向农民工子女教育倾斜,从根本上解开流动儿童入学难之结。

    2、多管齐下,营造良好关爱氛围。

    一是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中要持续开展“行为养成 健康成长 ”等主题班会活动,在学校营造快乐学习、团结友爱、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参与中学会共同相处,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二是增加各级各类校外活动阵地,如新华书店、图书馆等,降低门槛、减免收费,积极为外来学生提供各种公益活动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合作、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关爱;三是调动社区资源,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实践性、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互动,鼓励他们与城市孩子亲密接触,打破他们对城市存在的心理隔阂;四是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咨询服务活动,今年我们临安市出现过一次两个外地学生溺水身亡的事件,之后有个别同班同学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不稳定,在学校和家里都表现出消极悲观的身心状态,后来通过学校持有B证(可以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心理疏导下,最后这个学生解开了心理矛盾,学习和生活都恢复了正常,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指导咨询活动,常规化运作,有重点地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矫正,引导外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适应,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环境。

    3、家校共建,改善和谐外围环境。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在学校推广建立外来民工家庭教育指导站,帮助农民工家长提升家教观念和家教水平。如高虹中心学校,在外来民工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建设上,积极探索,他们把指导站的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定期的大型报告会、不定期的座谈会、小型经验探讨会、抽样调查信息反馈表、专题知识辅导讲座、双休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开放咨询等形式,让每位民工子女家长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家教方法,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二是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家庭教育阵地,举办新市民家长学校,以一对一联系等形式提升外来家长的育儿水平,帮助这些家庭建立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切实保障流动少年儿童各项权益。

    4、加强管理,保障有序安全秩序。一是建议加强运力,通过整合资源,增加接送车辆减少接送次数,确保学生在放学后30分钟内能坐车回家;二是建议加强执法力度,严查接送车超载超速行为,同时可以有条件地在接送车上安装GPS和监控系统,一旦超速,监控系统就会报警,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超载、中途随意搭客的行为;三是建议加大城市公交建设力度,在路况好的地段延伸公交线路,分担接送车的运输压力。

信息发布:黄晓强

 
平安临安官方网站由临安区委平安办、临安区委政法委、临安新闻网共同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